“今年農場共種植了520余畝水稻,預計畝均產量能達到600余公斤,相比較去年提升了20%。” 業盛家庭農場負責人陶滬秋向記者介紹,“依靠全程機械化收割、烘干、運輸,大概20天,就可以完成從稻田到谷倉收儲的整個過程。”
陶滬秋是一個半路出家的“新農人”。2015年,為了讓家人、親友能吃上安全質優的糧食,同時也是看見了優質安全糧食的廣闊市場前景,他放棄在上海的生意返鄉種地,開辦農業合作社,2018年創辦業盛家庭農場。從最初承包400多畝土地,6臺機械,發展到現在承包520余畝,擁有了噴灌機、旋耕機、育秧流水線、插秧機、收割機、拖拉機、糧食烘干機等系列農機設備,農業機械化道路越走越寬。
敢于吃“螃蟹”,引進最前沿的新型農機為業盛家庭農場的發展帶來了甜頭和效益。“機械化生產不僅可以減少收割損耗,機插、機防的效果也明顯增強。陶滬秋介紹,同等條件下,機耕、機插、機防、機收、烘干一條龍機械化生產,能使每畝地的收益提高300元,整個家庭農場大約提高15萬余元的經濟效益。”
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。近年來,新建鎮高度重視現代化農業建設,多措并舉推進鎮區農業發展,將其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。大力引進推廣機械化新機具、新技術,加強科技示范、引領作用,擴大服務半徑。截至目前,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.5萬千瓦,農業機械保有量5100余臺,水稻種收獲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%,高效植保機械化率達到88%,稻麥機械化烘干率75%,秸稈處理機械化率85%。
如今,新建鎮已建成省級農業“機器換人”示范鄉鎮、省級綠色發展示范區。業盛家庭農場建成省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、省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千畝示范片,其農場自有的“農家湘”“米曼青云”等商標產品,榮獲省、市級“好稻米”金獎等榮譽。
下步,新建鎮將以科技強農、機械強農為切入點,振興農業產業,通過技術轉化和成果轉化,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水平,促進農民持續普遍增收,奮力打造“雙強行動”示范區,全面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。
來源:麗水日報
![]() |
![]() |